咨询热线:400-123-4567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NEWS

新闻中心

行业动态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力争到2025年安徽涉农贷款余额达3万爱游戏官方网站亿元

发布时间: 2023-11-19 次浏览

  爱游戏官方网站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从安徽省地方金融监管局获悉,日前,该局会同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安徽省财政厅、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安徽监管局、安徽证监局印发《加快金融下乡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简称《方案》),提出力争到2025年,全省涉农贷款余额达到3万亿元,2023~2025年农业产业化上市公司新增5家以上。

  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全省涉农信贷余额2.567万亿元,同比增长19.78%,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4.32个百分点;农业保险为953.92万户农户提供风险保障1740.58亿元;农业担保在保余额386.49亿元,同比增长41.92%。

  《方案》总体目标为,围绕建设高质高效的农业强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加强财政金融政策协同,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建立完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断扩大“三农”金融供给,有力有效支持乡村振兴和农业强省建设。到2025年末,全省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涉农贷款余额达到3万亿元;农业保险持续扩面增量提效,每年农业保险提供风险保障不低于现有水平;农业融资担保在保余额达400亿元。2023年~2025年农业产业化上市公司新增5家以上。

  根据《方案》,我省将加大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金融支持力度,推进金融机构与农资生产、供销等产业链各环节生产经营主体对接,满足化肥、农药等农资生产、采购周转资金需求。全面推进三大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产粮大县全覆盖。同时,积极争取政策性银行农田建设和耕地质量提升贷款规模,每年累计投放达到60亿元。整合打包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发行使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建设全省统一的高标准农田大数据业务管理平台,提高金融服务对接效率。支持开展高标准农田保险试点,提供“工程质量+管护服务”综合保险保障。深化金融支持种业振兴专项行动,为种业阵型企业“一企一策”制定融资计划,为“育繁推一体化”企业经营模式开发定制金融产品,加强种业供应链金融服务。持续完善种业企业名单库,全量纳入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种业专区”,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专区内企业单设信贷规模、提供利率优惠并开辟绿色服务通道,到2025年底,“种业专区”对接贷款余额达到10亿元。加大企业上市辅导,强化资本市场业务培训,加大对重点种子企业的辅导培育,深入推进“金种子工程”,2023~2025年,新增上市挂牌种业企业1家。

  我省将大力推进处于初创期、成长期的农业科创企业纳入“共同成长计划”,推动商业银行加大中长期贷款投放,并给予利率优惠。推动省农业发展基金为农业科技创新、品种培育、机械研发、耕地保护等提供资金支持,重点瞄准省内外优秀农业企业,聚焦安徽农业“补链”,从农产品分选设备、数字智慧农业科技、设施农业设备、冷链物流等农业科技装备细分领域培育高质量投资项目等。

  在“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方面,安徽将组织金融机构在全省肉牛振兴示范县开展专项银企对接,推进“活体贷”等肉牛信贷业务增量提效。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将育肥牛贷款期限延长至2~3年、基础母牛贷款期限延长至3~5年,建立肉牛信贷统计机制,推动肉牛贷款规模与产业规模相匹配。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积极谋划推进畜牧产业大脑建设。

  11月10日,第十三届安徽国际文化旅游节在黄山市开幕。活动期间,关于民宿行业的发展成为与会专家、学者和企业研讨的重点话题。《方案》明确,安徽将探索古屋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推进古村落修缮保护和活化利用,形成一、三产业联动发展格局。推广“村落徽州”等乡村“金融+乡村文旅”运营模式,支持以黄山市、宣城市为代表的皖南休闲度假,六安市为代表的红色生态旅游。鼓励森林资源丰富的地区探索开发“森林康养贷”,支持乡村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推动精品主题村、精品民宿与金融机构有效对接,鼓励有关机构按信贷要求健全完善乡村民宿经营业主信用评价体系。

  此外,《方案》还针对皖西白鹅等地域性特色产业、预制菜产业、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等方面,推出众多具体支持举措。(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郜征)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从安徽省地方金融监管局获悉,日前,该局会同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安徽省财政厅、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安徽监管局、安徽证监局印发《加快金融下乡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简称《方案》),提出力争到2025年,全省涉农贷款余额达到3万亿元,2023~2025年农业产业化上市公司新增5家以上。

  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全省涉农信贷余额2.567万亿元,同比增长19.78%,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4.32个百分点;农业保险为953.92万户农户提供风险保障1740.58亿元;农业担保在保余额386.49亿元,同比增长41.92%。

  《方案》总体目标为,围绕建设高质高效的农业强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加强财政金融政策协同,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建立完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断扩大“三农”金融供给,有力有效支持乡村振兴和农业强省建设。到2025年末,全省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涉农贷款余额达到3万亿元;农业保险持续扩面增量提效,每年农业保险提供风险保障不低于现有水平;农业融资担保在保余额达400亿元。2023年~2025年农业产业化上市公司新增5家以上。

  根据《方案》,我省将加大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金融支持力度,推进金融机构与农资生产、供销等产业链各环节生产经营主体对接,满足化肥、农药等农资生产、采购周转资金需求。全面推进三大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产粮大县全覆盖。同时,积极争取政策性银行农田建设和耕地质量提升贷款规模,每年累计投放达到60亿元。整合打包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发行使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建设全省统一的高标准农田大数据业务管理平台,提高金融服务对接效率。支持开展高标准农田保险试点,提供“工程质量+管护服务”综合保险保障。深化金融支持种业振兴专项行动,为种业阵型企业“一企一策”制定融资计划,为“育繁推一体化”企业经营模式开发定制金融产品,加强种业供应链金融服务。持续完善种业企业名单库,全量纳入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种业专区”,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专区内企业单设信贷规模、提供利率优惠并开辟绿色服务通道,到2025年底,“种业专区”对接贷款余额达到10亿元。加大企业上市辅导,强化资本市场业务培训,加大对重点种子企业的辅导培育,深入推进“金种子工程”,2023~2025年,新增上市挂牌种业企业1家。

  我省将大力推进处于初创期、成长期的农业科创企业纳入“共同成长计划”,推动商业银行加大中长期贷款投放,并给予利率优惠。推动省农业发展基金为农业科技创新、品种培育、机械研发、耕地保护等提供资金支持,重点瞄准省内外优秀农业企业,聚焦安徽农业“补链”,从农产品分选设备、数字智慧农业科技、设施农业设备、冷链物流等农业科技装备细分领域培育高质量投资项目等。

  在“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方面,安徽将组织金融机构在全省肉牛振兴示范县开展专项银企对接,推进“活体贷”等肉牛信贷业务增量提效。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将育肥牛贷款期限延长至2~3年、基础母牛贷款期限延长至3~5年,建立肉牛信贷统计机制,推动肉牛贷款规模与产业规模相匹配。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积极谋划推进畜牧产业大脑建设。

  11月10日,第十三届安徽国际文化旅游节在黄山市开幕。活动期间,关于民宿行业的发展成为与会专家、学者和企业研讨的重点话题。《方案》明确,安徽将探索古屋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推进古村落修缮保护和活化利用,形成一、三产业联动发展格局。推广“村落徽州”等乡村“金融+乡村文旅”运营模式,支持以黄山市、宣城市为代表的皖南休闲度假,六安市为代表的红色生态旅游。鼓励森林资源丰富的地区探索开发“森林康养贷”,支持乡村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推动精品主题村、精品民宿与金融机构有效对接,鼓励有关机构按信贷要求健全完善乡村民宿经营业主信用评价体系。

  此外,《方案》还针对皖西白鹅等地域性特色产业、预制菜产业、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等方面,推出众多具体支持举措。(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郜征)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从安徽省地方金融监管局获悉,日前,该局会同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安徽省财政厅、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安徽监管局、安徽证监局印发《加快金融下乡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简称《方案》),提出力争到2025年,全省涉农贷款余额达到3万亿元,2023~2025年农业产业化上市公司新增5家以上。

 
爱游戏(ayx)中国官方网站

扫一扫关注我们

热线电话:400-123-4567  公司地址:爱游戏(ayx)中国官方网站
Copyright © 2012-2023 爱游戏(ayx)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豫ICP备16006512号-6